盤點常見的數位轉型地雷

其實「數位轉型」並非新東西,早在1996年,Don Tapscott就提出「數位經濟」一詞,然而在新冠肺炎的衝擊下,數位轉型又再度「逆襲」成為2021最受關注的名詞之一。在報章雜誌的不斷宣揚下,看似所有人都在走花路的「數位轉型」,其實非常缺乏對失敗經驗的關注及分享,今天弘捷以業界顧問的角度出發,和大家分享數位轉型的3大地雷,希望能增強企業主在數位轉型上的認知。

Photo by the blowup on Unsplash

地雷一:避免沒有目的、缺乏階段性的規劃

俗話說先會走才能跑、先會跑才能飛,數位轉型也一樣是有階段的。

舉例來說,如果今天企業想了解經銷商將產品販售到哪裡,導入一套可供回朔的產品履歷,可能就需要紀錄產品序號、生產/報修日期、安裝經緯度的數據。分系上,除了統計銷售熱點外,若客戶的報修日期跟生產日期過於相近,可追朔是哪批貨出了問題,快速進行調整。如果當初沒有明確的轉型目標,忽略了報修日期的紀錄,反而紀錄其他無關緊要的數據,等正式上線後才發現無法判斷產品良損,對企業來說又要多花一筆費用修改系統,若系統開發承包商也沒有預留系統的修改空間,恐怕造成「疊床架屋」的情況。

地雷二:只採用最新科技,卻不選最適合的

如果是長期關注商業科技的業主,可以發現先在的科技新名詞真如雨後春筍,從AI、IoT、AIoT,Data Warehouse、Big Data、Data Lake,4G、5G,Bluetooth 4.0、Bluetooth beacon、Bluetooth 5.0 ,進行數位轉型,我到底要用哪項科技?

如果是要進行數據分析的業主,搭配資料庫或Data Warehouse(資料倉儲),對資料量不多且資料類型單純的中小企業來說,就非常足夠了,而Data Lake(資料湖)這類非結構化的資料庫,較適合能獲取海量數據的大型企業,他們通常會有專門的資料分析團隊,利用AI來處理數據,成本可說是相當驚人。

但這不是口袋深不深的問題,而是割雞焉用牛刀。

舉例來說,如果要紀錄員工出缺勤而開發一套打卡系統,利用2013年首度應用在行動裝置上的Beacon技術,就相當足夠而且好用,並不需要用到5G技術。我們一直都建議業主,用最適合的科技,而非最新的科技。

結語

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到你,想暸解更多數位轉型新知的話,也別忘記follow弘捷智能-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顧問!

--

--

弘捷智能-中小企業數位轉型顧問

弘捷智能股份有限公司,民國105年7月成立,致力於協助傳統製造業及服務業U化升級。